今天是
新闻动态
代表工作

关于青原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报告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3-09 来源:  阅读次数:


关于青原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报告

——2018116日在吉安市青原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志明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要要求,围绕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青原目标,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动融入全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绿色发展优势进一步巩固。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4%,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47.2%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80%以上,主要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污染物减排、节能降耗指标全面完成。近几年以来,特别是区乡领导班子换届以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上下联动,逐步完善顶层设计。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重要战略。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区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把打造生态文明青原样板、推动“四新”青原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区“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也专门设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章节,生态立区的战略定位更加鲜明2017围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创建,编制完成了《青原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在区生态文明建设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工作在省市评审中均名列前茅,初步确定获评为全省第三批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二是强化组织领导。20154月我区即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乡镇也均建立了“一把手”负责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区人大持续监督推进,区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积极建言献策,2017年区人大、区政协先后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视察调研和专题协商活动,提出了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问题的解决。各职能部门积极作为、扎实履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在全区上下形成了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明确责任导向。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指标考核权重,2017年区重点目标管理考评中,涉生态文明建设的权重占经济社会和“四新”青原建设分值的51.4%“四新”青原项目建设三年计划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项目占68.4%、投资额占66.9%,考核导向更为鲜明。区委、区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的意见》,确定了构建六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造八大生态文明重点工程、完成45个重大项目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在水体、大气、面源、工业污染防治等一系列专项环境整治和生态提升行动方面制定了具体方案并坚决抓好贯彻执行,确保了责任落实。

(二)筑牢生态屏障,提升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保护功能,扎实开展自然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一是严守生态红线。把生态红线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将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公益林等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科学划定了总面积为195.2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1.4%。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个控制目标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积极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计划”。严守耕地红线,划定了全域永久基本农田20.21万亩,加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尤其在工业园区土地出让中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和投资强度要求,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严格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切实落实林地用途“一张图”管制,划定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14.19万亩、天然林3.9万亩,新增造林面积6619亩,森林抚育2.9万亩,打造了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色彩的生态景观屏障,森林资源面积和质量明显提升。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了区乡村三级“河(库)长”组织体系,强化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保护,对富水河、孤江全面实施禁采,关闭采砂场10家,全区94%水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00余亩,完成土地整理开发9410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068亩,加强了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三是构建度生态格局进城镇生态建养,凸显山水文化特色,陂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文陂镇列为全市首批特色小镇,对青原大道、赣江大道等城市道路进行了绿化提升,郊野公园全面建成,“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三级生态梯度不断完善,20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升至14.67平方米

(三)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增长。围绕低碳、生态、高效,大力构建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是优先发展低碳工业。积极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集群发展,不再新引进化工类、高能耗、污染型企业,2017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比重预计可达42%。在节能降耗上做好减法,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任务全面完成。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龙头,大力发展集生态旅游、精品农业、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新增六大富民产业面积2万余亩,青东公路沿线茶蔬果基地示范带初现雏形,打造了七彩生态园、源中园、逸乡园等一批金牌生态休闲农庄,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家、“三品一标”农产品38个,培育了东固山牌井冈蜜柚等一批品牌农产品,“井冈绿宝”食用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三是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生态建设与景区建设、文化记忆充分融合,3个国家4A级景区、23A级景区扮靓青原,先后获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江西省旅游强县,青原山景区和东固景区分别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螺滩水库、青原禅溪成功入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陂古村入选中国十大美丽古村落和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2017年全区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加23.3%25.6%。推动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城市新经济快速发展,汽贸城等专业市场持续繁荣,农村电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青原山景区、奥克1991文化创意园成功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期全市新增仅4家),规上服务业企业两年新增20家,净增182%

(四)狠抓环境整治,积极回应人民关切。坚持以工程项目和专项行动为抓手,集中整治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一是扎实推进“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围绕“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大地清洁”主题,深入开展了“治砂治矿治水治超”“清河行动”“降坡封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关停、整顿砂场及矿山(砖瓦窑)企业31家,煤矸石扬尘、砂石撒漏得到有效遏制;完成了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并实行严格管控,基本完成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户)退养工作,拆除栏舍13.5万平方米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除尘车、雾炮车、富滩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园区监控系统等投入使用,并有序推进了富滩工业园及周边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项目。二是着力改善农村环境。以青东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带建设为牵引高标准建设了一批传承文脉、彰显特色的美丽乡村先进村点,坚持以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农村生活污水“生态疗法”为突破口,全面建成了覆盖1200个自然村的农村清洁工程,顺利通过全省第二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考核验收全区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农业面源污染有效减少,最大限度减少了垃圾污水入河入库入塘。三是严肃整改环保督查问题。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迅速整改,实行清单管理,做到“按期交账、定期查账、据实销账”,目前中央督察交办涉及我区2个信访件全部办结,9个中央督察反馈问题和28个省督查反馈问题均正在按序时整改,其中油气回收综合治理等5个反馈问题已完成销号。

(五)积极探索创新,加快构建制度体系。把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一是制定制度体系计划。对照中央、省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结合青原实际,提出了六大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即: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制度体系、构建最严格的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构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制度体系、构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构建绿色共享共治制度体系、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体系。2017年重点推进了流域生态补偿等7项制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二是严格过程监管。加快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富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在全市率先开展试点,河长制考核成绩位居全省前列。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建立了明察暗访及巡查机制,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进行坚决查处并曝光,两年来关闭违法企业16家,移交公安处置3起,实施查封扣押1探索创新了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三分离模式,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进行统筹管理,园林绿化、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三是探索责任追究。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纳入重点考核内容,强化了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签订了环保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组建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区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对环保不合格企业实行“不准入”,对环保失责的干部实行“否决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评价机制,推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建立精准追责机制。

(六)推进共建共享,培育倡扬生态文化。依托厚重的庐陵文化底蕴,积极培育绿色文化载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是生态文化有效提升。坚持区镇村三级同创,在获评省级生态区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10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1个,获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二是创建氛围有效营造。在全区广泛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教育,加强了生态文明进校园、进社区,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严格执行项目环评审批公示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成功举办庐陵文化旅游节等生态旅游节事活动,积极开展环境日、节能周、低碳日等宣传活动,生态文明创建氛围进一步增强。三是生态理念有效倡导。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领导干部、在校师生学习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吉安全国文明城市首次创建、一举成功贡献了青原力量,获市委、市政府特别嘉奖。诚信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整体推进,年底代表市里接受省专项考核获高度评价。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公共机构全面推行无纸化OA办公系统,扎实开展节约型、节水型示范单位创建,以干部职工示范引领带动广大群众不断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生态文明理念有待提高,少数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保设施投入不足。二是发展方式仍较粗放,产业层次整体偏低,科技支撑不强,产业绿色化程度不高。三是城镇、农村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标准不高,城区垃圾分类刚刚起步,乡镇污水处理厂欠账较多。四是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推进不平衡,建筑工地标准化管理、新建绿色建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土地集约利用等工作滞后,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省委、省政府将首次对县级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两年一次的专项考核,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也将实行退出淘汰机制,每一项指标都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中,需全区上下担当实干、合力攻坚。

二、2018年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打算

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宏伟蓝图,详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以加速绿色崛起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及省市配套文件确定的战略定位、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新景区、产业升级新园区、文明宜居新城区、美好生活新社区美丽“四新”青原建设,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青原模式

今年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高于国家Ⅱ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80%以上,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7.4%,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100%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2.7%,新增2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载体,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比例超过20%,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水耗下降7%,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的计划任务,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生态补偿试点、水权交易、排污权有偿使用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在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着力抓环境整治,切实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及时公布整改情况,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打好蓝天保卫战,大力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三禁”等专项整治,全面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整治养殖业和农业面源污染,统筹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污水配套管网向中心村延伸,建成企业排污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和后台监测系统;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新增2个以上乡镇开展垃圾处理标准化试点,加快推进富滩工业园及周边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项目,坚决杜绝新增重金属污染排放项目,大力整治城乡环境,严控乱搭乱建、乱排乱放等破坏生态的违规行为。

(二)着力抓生态建养,持续提升绿色生态优势。强化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意识,加强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厚植绿色生态优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建养工程,加强对破坏山体、污染土壤、污染河流进行系统生态修复,持续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化“清、净、整洁”和“清河行动”,推动“河(库)长制”延伸到每一个行政村,落实到每条河渠、每口山塘,启动和实施一批覆盖城乡的生态源头保护、流域治理工程。持续推进森林质量提升,打造一批多彩森林精品节点,积极开展城市双修工程,推动绿色城镇建设,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增绿补绿项目,建成一批紧贴百姓的公共绿地和原生态小游园,加快丰富和完善“高品质主题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的绿化布局,力争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平方米。打造1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突出生态底色建设美丽乡村,围绕“精、细、秀美”要求,建设青原乡村美好景致园,把青东公路和富水河沿线率先打造成有影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

(三)着力抓生态产业,加快培育壮大绿色经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经济,推动“四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旅游产业、健康产业、绿色食品等低碳工业、生态农业、高效服务业。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动工业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从严环保审核,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龙头,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围绕特色富民产业大力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工程。坚决打响全域旅游建设攻坚战,重点围绕青东公路、富水河带“一带一路”和其他核心景区,规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好一批A级景区、A级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品牌创建工程,扎实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四大景区统分结合的经营机制,不断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化水平,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推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爆发式增长,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超常规发展,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

(四)着力抓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有效模式,努力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围绕构建六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点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体制,加快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和考核评价制度。加紧制定出台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开发建设项目准入、生态补偿等相关制度,灵活运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各种方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五)着力抓文化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共建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和重点任务分解下沉到每个部门、每个乡镇、每个村社区,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从最基层汇集起来。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扩大诚信体系覆盖面,加大联合激励和惩戒力度,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大力开展绿色示范创建活动,争创一批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低碳景区。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树立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在全社会营造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青原,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望。我们将深入贯彻执行本次大会各项决议,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美丽“四新”青原建设、打造“美丽中国”青原样板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