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代表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9-27 来源:  阅读次数:

——2021923日在吉安市青原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曾昭君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回首“十三五”,我们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直面风险挑战、锐意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圆满完成本届政府既定的目标任务,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翻开了青原第二次创业的崭新篇章。

(一)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的五年。始终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推动经济逆势上扬、量质齐升。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5亿元,累计增长52%,年均增长8.7%财政总收入11.15亿元,累计增长31.8%,年均增长5.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2亿元谋划实施重点项目351完成投资288.7亿元,向上争资56.6亿元,筹融资17.6亿元。重构1+1+4+6+城市经济”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9.8:59.6:30.6优化调整为6.8:48.2:45.0全域旅游更显优势。投入3亿元,精心打造渼陂旅游集聚区,开发“夜渼陂”等特色业态,成为夜间旅游的新爆点;推动青原山、富田、东固等4A级景区品质提升,推出白云湖匠心谷等一批文旅综合体、青龙洲等一批省4A级乡村旅游点。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翻番,获评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工业经济更具质效。全力配合“一区四园”改革,推进园区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河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由316.77公顷扩大至603.01公顷,富滩工业园新征用地3200亩;高精科技、北新建材等78个项目竣工投产,投资20亿元的永钢热镀锌项目启动建设;增规模工业企业63家、税收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家,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54.59亿元现代农业更加富民。新建高标准农田4.9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新增井冈蜜柚、绿色蔬菜等六大富民产业8万亩,建成投产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禧鼎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18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个,新增天玉、富田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416家,区域农产品运营中心和益农信息社93家,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实现“双增收”。城市经济更为繁荣。大力实施消费升级三年行动,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03亿元,是2015年的2.11倍。全区规上服务业重点企业数五年翻四番,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0%,产值GDP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数均跻身全市前列。

(二)过去五年,是改革创新引向深化、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的五年。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引领、以开放求跨越、以创新添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改革成效不断显现。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组建青源发展集团,在全市率先完成国有融资平台转型,整合资产超120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一窗式”平台实现区、乡两级全覆盖,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实现365天“不打烊”,区本级依申请类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互助养老等近百条改革经验在中央省市推介。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主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5个、其中“5020”项目1个;真金白银落实惠企政策8.59亿元,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应对疫情。五年来共引进内资180.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3.98亿美元,年均增长10%8%5.85%。国光连锁成为全市首家主板上市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R&D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占GDP比重增长五倍。新增省市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高新技术企业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6.35%增长至47.78%(不含华能)。培育“井冈绿宝”等全国驰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5个,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2.67倍和3.12倍。

(三)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的五年。始终坚持以“清净整洁、精细秀美”为目标,以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推动城乡内外兼修、焕发新颜。城市品质持续升级按照“北延、东进、中提升”战略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2.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4.56%。畅通“微循环”,修建主次干道63100余公里;新建污水处理站4座,改造雨污管网179.1公里。实施杨家坪、新生片区等棚改项目35个,征收房屋70余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7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7台;开发商品房楼盘15个;新(改)建堤前等6个高标准菜市场。推行“交城合一”等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动垃圾分类公共机构全覆盖,推进贸易广场、火车站下广场形象大提升,为成功创建、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青原力量乡村魅力持续彰显。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了583个美丽乡村点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城乡供水三个“一体化”,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村无害化改厕率达90%;提升农房风貌116.3万平方米;稳妥推进殡葬改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新圩镇喜获国家生态示范镇、全国文明村镇等一批国字号荣誉;敖上村、璋塘村、村入选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示范村点。生态质量持续向好。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战略导向,以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抓手,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标志性成果,获评全省第三批生态文明示范区。五年来,实施裸露山体复绿3371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6.65%PM2.5平均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河长制”工作多次获全省先进。

(四)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群众生活日益改善的五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托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投入超74.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85.1%脱贫攻坚夺取全胜。整合扶贫资金5.2亿元,扎实推进十大扶贫工程,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培育村集体扶贫产业51个,带动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4.3倍,25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出列,2733843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401703名城镇贫困群众实现脱困。民生保障更有温度。新增城镇和农村就业人数27178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004元、16183元,年均增长7.7%9.3%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36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91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6.8%,医保参保率达95%基本药物采购比例超省市标准。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建富滩中学等校舍近11万平方米,青原区幼儿园建成开园,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补充教师1千余名,中考成绩稳居全市第一梯队,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建成4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双零”战果。启动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完成8所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标准化建设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6个农村“互助之家”。广吉高速竣工通车,结束了青原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数字广播电视实现镇、村全覆盖。新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中国传统古村落4个,获评中国下元宵文化之乡组建区、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平安青原建设,完成农村“雪亮工程”,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积极推广“杨慧芝群众工作法”,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5%以上,创建省市示范社区23个,连续7年获评全省信访“三无”县(市、区)。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防灾减灾体系构建完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五)过去五年,是政府建设持续加强、行政能力切实提高的五年。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政府效能得到全面提升。矢志不渝讲忠诚。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做好政府工作的“定盘星”、“压舱石”,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得到了思想洗礼,夯实了信仰根基。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压实“两个责任”,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和“六多六少”作风顽疾,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支出持续压减。坚定不移重法治。依法行政有效加强,开展《民法典》等专题学法85次,严格落实政府权力运行监管、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依法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523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9%。锲而不舍守底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要求部署,从严从紧把控新增债务,积极消化存量债务,政府负债率实现逐年下降统筹做好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大政府资金及经济责任监督力度,对数百个政府投资项目、数十亿资金、近百人次干部进行审计,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能力与民兵建设质量持续提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机关事务、档案史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联、科协、红十字会、融媒体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备受瞩目,五年的成就令人鼓舞。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群策群力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驻区单位和对口支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青原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时间记录奋斗,岁月镌刻辉煌。回望过去五年,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伟大历史时刻;我们打赢了“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等急难险重的硬仗;我们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一件件丰硕成果,一个个创新突破,一项项荣誉称号,印证了青原极不平凡的五年历程,形成了我们必须坚持和弘扬的宝贵经验:

——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必须坚定不移把准政治方向。没有不经风雨的前行,我们唯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找准前行方向、激发奋进动力、凝聚各方力量,我们的事业才能够无往而不胜。

——人民群众是推动事业进步的真正英雄,必须永不动摇坚持人民至上。没有脱离群众的进步,我们唯有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怀爱民之心、多办利民之事,真正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广大干部是加速青原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毫不松懈做到实干担当。没有不劳而获的发展,我们唯有始终坚守“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把工作落到实处,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创造出不负时代、群众点赞的实绩。

在取得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基础还很薄弱,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产业支撑能力不足、生态价值转换不畅等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的供给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仍需提升;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政务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六多六少”问题仍然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将更加专注、更加高效、更加有力地进行研究解决。

二、奋进“十四五”,聚力两城两区,加速跨越崛起

未来五年,是青原昂扬奋进、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跨越崛起的关键窗口期。面对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格局,今后五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实施“党建引领、板块崛起、两带演进、多点融合、全民幸福”发展战略,聚力打造高端高质的产业新城、创新创业的活力新城、美丽富饶的融合新区、和谐文明的共享新区,加速跨越,奋力崛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青原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8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6.25亿元,年均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达78.73 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7亿元,年均增长8.5%;外贸进出口突破6亿美元,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000元,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00元,年均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6:44:50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靠大联强谋发展,集聚工业振兴新动能。深化“一区四园”改革,主动争取资源“借船出海”,着力打造工业振兴主力板块。

招大引强蓄活水。依托井开区“国家级”招牌,统一招商引资政策和优惠条件,借势用力开展联合招商、定期会商,提升重大项目招引能力。树牢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意识,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1+3”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进一步深挖投资信息、延伸招商触角、拓宽引资渠道,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5020”项目。“十四五”期间,力争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2个,20亿元以上项目3个。

夯实平台强根基。合力推动园区及周边配套提升,健全园区教育、医疗、商超、文娱等功能配套,统筹解决青原产业园农民发展预留用地、“园中村”搬迁等重大民生问题,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新局面。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对接国土空间规划调整,通过自购自建标准厂房、项目招引集群落户等方式,适度发展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等低碳环保的中小微企业,作为“一区四园”模式的有效补充。

扩能升级壮筋骨。完善与井开区联动帮扶机制,实施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促进企业升级、工业倍增。加快推进永钢热镀锌、集奥电子、新君生物等项目竣工投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支持高精科技等企业扩产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引导创利科技、耐亿电子等企业设备更新换代、技术迭代升级;鼓励中香天然植物等优质中小微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力争到2025年,年产值2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0家、其中50亿元的5家,年纳税1千万元的工业企业超过20家。

(二)以全域联动聚合力,唱响青原旅游新品牌。树牢“抓大旅游、大抓旅游”的鲜明导向,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带为抓手,倾力营造暖心、贴心、舒心、开心、安心的“五心级”旅游体验,将青原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推动景区建设提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扎实推进旅游“五个一”工程。加快实施青原山景区旅游综合开发、渼陂旅游集聚区建设经营、富田古镇和东固景区提升改造、文天祥系列遗迹遗址修复、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重点文旅项目,提升景区品质;建设区级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厕、智慧景区系统等配套项目,投资打造渼陂特色精品民宿等四星级酒店,完善景区功能;高标建设“畅安舒美”旅游快速通道,发挥青东公路沿途大小景区一线串珠优势,构建以青原山为“龙头”,渼陂、富田、东固为“脊梁”,乡村旅游点联动的旅游通廊。

推动旅游市场提效。积极培育品牌,集全区之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推动青原山景区创5A、白云湖景区创4A,持续擦亮红色东井冈、庐陵特色村、文山正气源、阳明首践地、生态康养区旅游名片。强化旅游市场营销,精心备战2022年全省旅发大会等旅游推介活动,积极融入大井冈旅游圈,开展青原旅游大宣传。坚持市场化运作,深化与旅游行业企业合作,精心打造乡村休闲游、古村文化游、夜间游、研学红培等特色主题旅游精品线路,精准对接粤港澳、长三角等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游客。

推动旅游融合提速。激发“旅游++旅游”融合活力,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十二要素,推动旅游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提升青原四大宴席品质,引进“庐陵百味”餐饮品牌,标准化呈现全市特色美食,实现“来到青原,吃遍吉安”;着力开发“剧本杀”、VR+AR等沉浸式体验式新业态,打造一批“网红”旅游打卡点。重点开发东固红色文创产品,富田、文陂庐陵文创产品,文天祥、胡铨、王阳明等名人文创产品,推出具有影响力的青原文旅IP将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农业基地作为农旅融合的主战场,大力发展近郊采摘游、休闲农庄游,着力打造敖上等省5A级乡村旅游点,使乡村旅游向多业态延伸。发展热敏灸中医药养生等康养旅游,壮大“锻体、修心、食养”特色大健康产业

(三)以“两山”转换优生态,书写绿色崛起新篇章。加快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着力打造美丽江西“青原样板”。

强化系统治理,守住“环境美”。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突出气、水、土污染共治,全方位塑造天蓝水清地绿的优美环境。狠抓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实施“散乱污”企业、秸秆禁烧综合整治,开展扬尘治理等专项行动,统筹推进“五气共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螺滩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重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力度,巩固地表水水质改善成果,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管控整治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

修复生态肌理,呵护“自然美”。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守护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深化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和赣江沿岸整治,打造赣江最美岸线。完善河湖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富水河等流域生态治理和孤江清淤疏浚生态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一库一景”建设,确保河库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大力实施山上山下造林工程和10座绿色矿山建设,修复裸露和受损山体5000亩,提升森林覆盖率至67.15%以上。

加快绿色发展,塑造“产业美”。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鼓励引导风电、光伏等项目落地。加速生态优势转换,构建完善以GEP核算为基础的生态产品交易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排污权、用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自然资源资产市场化交易;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实施“两山银行”“生态银行”试点。加快建立生态文化体系,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广泛开展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让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风尚。

(四)以改革创新破难题,激发跨越发展新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全力打通高质量发展的“中梗阻”,不断释放发展的动力活力。

深化改革提实效。开展“大更新引领大开放、大改革推动大发展、大实干实现大作为”主题活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完善“1+8+N”政务服务体系,高标准推进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构建“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体系、“一窗”协调联动机制,加大“赣服通”“赣政通”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用领域推广,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吉事即办、真情相伴”成为青原鲜明标识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推进青源发展集团市场化转型,力争集团信用评级达2A。聚焦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等五大领域改革,着力在乡村振兴示范带等重点改革上攻坚突破;探索推进旅游景区一体化管理等体制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结合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谋划实施三位一体劳资纠纷排解等一批微改革项目,以改革小切口推动工作大变化。

激励创新添动力。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第一资源,大力实施“庐陵英才”计划,强化与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人才培育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落地见效。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次培育行动,着力优化项目、人才、技术保障,力争到2025年,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4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瞪羚企业2家以上。稳步推进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切实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积极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争到2025年全区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占比达50%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

做优服务强保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支撑,聚焦难点痛点,逐一梳理、快速协调、统筹推进,确保“十四五”期间165个重大项目有序实施。抢抓“一带一路”、中部地区崛起、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战略契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进出口资金6亿美元以上。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围绕产业新城、融合新区建设,加速布局总部经济、中介服务、冷链物流、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重点推动吉安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枢纽等项目落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强化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五)以高端高质聚人气,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彰显中心城区担当,持续推进城市建管上档升级,聚力推动城市经济提质增效,打造人见人爱的现代化滨江新城。

更优品质更新城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城北片区青原成长新坐标,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品位开发一座5.5平方公里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区;加速城东片区怀抱景区、往西融合发展步伐。畅通城市交通路网,实施青原大道、旅游大道提升改造,新建梅林大道等16条城北片区道路,推动滨江大道北延工程年内完工通车,规划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城区雨污管网配套及排涝设施建设管理三年攻坚行动,新建、改造雨污管网60公里,逐步构建完善城市排水排涝、防洪工程体系;推进城区及青东公路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一街一景”城市景观;高品位建成滨江生态公园

更高标准管理城市。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导向,巩固提升“双城”创建成果,推动城市管理方式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变。提升环境整治质效,强化建筑风貌与城市天际线规划管控,严格环卫社会化服务管理考核,常态化开展屋顶垃圾、违规防盗窗、杆线乱拉、违法违章建筑等综合治理,全力打好中心城区美化攻坚战。建设城区大件垃圾破碎中心,推动垃圾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深化“交城合一”联合执法模式,破解城市交通管理难题。贯彻执行好《吉安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打造一批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统筹无物业小区管理。加快数字城市进程,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功能,实现城市建设运行“一网统管”,形成“天上看、地上巡、网中有格、格中有人”的大城管格局。

更新理念经营城市。紧紧围绕“四大商圈”,梯次推动区域协同互助、有机融合。加快完成梅林工业园退园还城,打造中海川凤凰公馆、井大阳光城等商业街区、夜市街区、文化创意街区,规划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着力做优“井大商圈”。整合理想城、瑞德广场、金鑫未来港等商贸综合体,引进高端家居建材品牌入驻,着力做活“政务商圈”。建设总部经济试验区、新能源汽车贸易市场,引进中外运物流、顺丰速运等企业打造冷链物流基地,着力做强“汽贸商圈”。统筹完善商业零售、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业态,推进贸易广场升级改造,着力做精“火车站商圈”。

(六)以“三农”并进促振兴,绘就“五美”乡村新画卷。深刻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青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潜力所在,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思路,加快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让农业更高质高效。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提升改造农田9万亩,粮食年播种面积保持在31.5万亩以上。稳定生猪生产,到2025年生猪年出栏量突破20万头。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积极融入井冈山区域农业公用品牌,规模化发展城郊设施蔬菜、菌菇种植和特色果业,大力推进“两品一标”农产品培育认证,全面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打造独具青原特色的农业品牌。加速农业融合发展,建设农产品加工园,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区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库,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以上。
    让乡村更宜居宜业。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纵深推进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收集处理和供水三个“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93%以上,圩镇及周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面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面普及。加强农民建房管控,规范审批程序,健全区、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塑造独具特色的青原乡村风貌。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巩固殡葬改革成果。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改善村组联通和村内道路,争创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文陂、东固等中心镇建设,形成辐射农村、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让农民更富裕富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五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分类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拓宽富民增收主渠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十种模式,力争到2025年基本消除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产业带动增收,吸引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共同富裕,让农民更有盼头。

(七)以共治共享惠民生,奔向全民幸福新愿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根本和社会稳定基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办实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对接落实“名校带新校”,设立教育促进基金,培育引进名师名校长,启动吉师附小、白鹭洲中学等分校建设,力争将青原中学办成吉安一中分校;确保城北学校扩建、萃英学校建设项目2022年秋季竣工投用,有效化解“大班额”问题;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大力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023年完成一所公办省级达标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85%。着力补齐医疗短板,推动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分别于2022年、2023年竣工,新建一所三级医院;实施名医计划,引进优秀医药人才,健全“医联体”、分级诊疗等服务机制,构建形成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建设,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院5个,特困失能老人集中供养率达100%

提标提质社会事业。优化就业扶持政策,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培育行动,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大住房供应保障,配建人才住房500套,坚守“房住不炒”定位,完善住房租赁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医保参保扩面,力争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医疗保险实现全民覆盖。持续激发文化活力,探索打造井冈山(东固)红色文化生态试验保护区,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创新融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升活化、价值化、产业化利用水平。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建成区工人文化宫。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发展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大力加强民兵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不断完善国防动员体系。

抓紧抓牢社会治理。坚决守好安全生产底线,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扎实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增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坚决守好社会稳定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矛盾风险,严厉打击“黄赌毒”、传销、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弘扬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杨慧芝群众工作法”,努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质效,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青原、平安青原。

三、启航新征程,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政府建设

聚力打造两城两区,加速实现跨越崛起,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实现今后五年目标任务,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将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为民担当,持续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筑牢忠诚之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加强对“三新一高”重要战略思想的学习践行,把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落到实处,确保全区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勇担发展重任。牢固树立“抓落实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践行“担当实干、吉事即办”工作作风,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和“六多六少”作风顽疾,革除“四种思想”积弊,着力提振“四气”,在征地拆迁、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工作上敢于负责任、挑重担、打头阵、涉险滩,真正用工作实绩来检验担当、展现作为。

三是厚植为民情怀。强化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面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社会民生的短板,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切实为民担忧、为民担当。带头“身入”基层、“心到”基层,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真正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

四是坚守法治信仰。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强化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五是永葆清廉本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自觉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审计监督,守牢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洁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同志们!二十载春华秋实,再出发初心如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接过历史接力棒,走进时代大考场,锐意进取、务实重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聚力两城两区的新起点上阔步前行,在加速跨越崛起的新使命下勇当先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青原的新征程中,续写更加精彩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