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代表工作

关于青原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报告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7-29 来源:  阅读次数:

关于青原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情况的

报告

——2020年629日在吉安市青原区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志明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青原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情况,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和今年上半年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情况

2019年以来,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纵深推进青原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档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深入。2018年获评全省第三批生态文明示范区以来,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断强化,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2019年9月公布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92.89%,列全市第5名,比上年进位8名,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环境治理成效持续巩固。2019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3%;主要污染物减排、节能降耗指标全面完成,能耗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双控”均实现下降目标(全市仅2县区);主要河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6.64%。绿色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6.5:48.9:44.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7.8%,“三品一标”农产品、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集聚区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生态文明年度评价绿色发展指数六大指标综合排位全市第三,比上年进位8名,其中绿色生活、环境治理、生态保护3个指数位列全市一、二名,环境质量、增长质量指数位列全市前六名

一年来,我们着力推进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创新,绿色制度基础不断夯实。围绕“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要求,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牢绿色崛起的制度基础。一是加快制度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四大方面67项重点任务和35个计划指标,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先后出台《青原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十余个制度改革文件,夯实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责任。富水河流域智慧河长生态综合治理、农村水环境治理新模式纳入全市形成地方特色改革成果培育计划,对应工作经验材料入选全市生态文明改革创新示范经验选编二是推动改革落地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工作顺利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和“以克论净”试点工作有效落实。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完成了富田东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加快推进全区河道砂石国有化经营,组建了砂石资源管理中心和国有砂石公司,对砂石资源实行统一调配,有效防止了滥采乱挖。三是强化司法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法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持续抓好市人大颁布实施的《吉安水库水质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条例的宣传和贯彻落实。积极构建环境保护与司法衔接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了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披露等制度,区法院成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审结涉生态环境保护刑事案件6件10人行政案件18件,在东固法庭挂牌成立了生态旅游法庭,为青原绿色生态和良好旅游环境保驾护航区检察院认真落实检察机关保障生态文明建设“22条意见”,依法起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10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0件。

(二)狠抓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及30个专项行动,办结销号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63个,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不断提高一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市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柴油货车、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开展文天祥大道以克论净示范路试点,推动“降坡封尘”向乡镇延伸拓展,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落后设备关停清洁能源提标改造工作,今年上半年空气环境质量继续提升,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95.1二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打造河(湖、库)长制升级版,民间河长、企业河长护河氛围日益浓厚,全区河湖水质稳定在类以上,重要河湖库水功能区及重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在全区三大河流沿线安装监控77个水雨情设备51套,建成涵盖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水质监测、雨量监测等五大方面智慧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开启了智慧巡河、智慧治水新阶段。围绕打造赣江、富水河最美岸线,进一步加强了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企业的环境监管,常态化开展固体废物巡查,依法依规关停“散、乱、污”企业3家,拆除赣江沿线非法码头21座列入清理整改范围18座小水电制定了“一站一策”工作方案。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大对渣土运输车辆的监管力度,全面推行密闭化渣土运输,老虎坑建筑余料余土回填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富滩工业园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项目完成招标并进场施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对已关停的企业进行回访督查,防止死灰复燃。四是全面抓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完成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涉及我区的3个突出问题整改,针对“雨污管网分流不彻底”问题,加大了城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累计改建雨污管网38km,文忠路、货场路、城东片区城北片区污水治理站建成投入运行,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能力。

(三)强化生态建养,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全面巩固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建立了覆盖区、乡、村三级林长负责制为基础的林长制管理体系,设立监管员、巡查员150人。扎实推进森林资源质量提升,完成人工造林5797亩、退化林修复5000亩、森林抚育30000亩“森林四化”1700亩,“森林四化”重点打造赣江最美岸线造林1139亩。持续开展绿剑行动、护绿提质等系列专项行动,查处涉林案件54起。健全完善了区乡村地质灾害防治三级监测网络,落实群测群防员、监测员210。严格湿地用途管制,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新增4个县区级湿地保护小区并完成规划,湿地保护率达54.89%。二是加力生态环境修复。积极开展矿山治理与修复,编制了《2019-2020年度全区裸露山体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建设计划书》,明确了全区主要交通干道、河流沿线可视范围生态修复任务,2019完成治理面1656阳光采石场率先采取开设排水槽、锚固挂网、喷播植被混泥土等修复技术,治理恢复破损山体3.86万平方米,取得了较好成效。三是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全面推进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八大行动,文忠路等13条畅通“微循环”项目完工通车,大力实施市中心城区“三改三通三进”项目,贸易广场、新生菜市场完成改造提升,铁建小区、东苑西苑老旧小区改造及6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稳步推进。加强城区绿化改造提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提升至47.4%。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农村公厕201座,完成93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圩镇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和污水处理延伸到村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第三方治理全覆盖扎实推进201个美丽村点建设加快“七改三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改水改厕5500余户。绿色殡葬改革加快推进,“三沿六区”散埋乱葬整治率达95%,遗体火化率100%,区、乡、村三级公墓建设实现全覆盖。

(四)注重优势转化,绿色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新引进创磊光电等4家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2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26%。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全面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园智慧农业平台项目建设,天玉、富田、文陂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增六大富民产业面积1.3万亩高标准农田8000亩,保有“三品一标”农产品25个,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市领先。现代服务业有效壮大,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明辉光电在境外上市,环城实业、晟峰实业等5家企业在江西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二是全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加速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全域旅游发展获评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打响美碑陂)旅游集聚区建设攻坚战,致力打造全市重点旅游集聚区。青原山、富田、东固等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青原山蝶舞蜂飞主题乐园、青龙洲野趣乐园和“闪闪的红星”研学基地投入运营。成功举办第九届庐陵文化旅游节、研学旅行高峰论坛固“晒冬会”等旅游营销活动,推出了一批优质研学实践产品,吸引研学近10万人次。三是积极推广绿色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变为提质导向,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主动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区域农产品运营中心和益农信息社93家,成功创建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和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1个、投资4.42亿元,同比增长35%。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节地增效、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盘活供而未用、闲置存量土地600余亩,梅林工业园退企还城收储土地面积42亩

(五)践行共建共享,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培育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完善全民参与机制,凝聚全社会合力。一是有效营造共建氛围。广泛推行绿色发展主流价值观,在全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以文明实践为载体,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建设文明实践场所152个,组建了十支行业性志愿服务队伍和144支志愿服务小分队,累计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00余场,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提高了群众参与度、满意度,凝聚了环境保护共识。结合“节能宣传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良好氛围二是构建绿色共享体系。积极推进生态项目和生态补偿扶贫,发放天然林、公益林等生态补偿资金616余万元,受益农户4000余户。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级流域生态补偿资金1.15亿元用于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森林质量提升等涉及生态文明建设项目。25个“十三五”贫困村光伏扶贫村级电站运行良好,2019年共发电236万度分配收益约30万元,惠及6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是发挥绿色示范引领。充分发挥示范试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拉动作用,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区直单位全部达到节水型单位标准,新增创建省级“绿色社区·美丽家园”3个,打造了3条省、市美丽生态文明示范农村公路,成功申报2个乡村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渼陂古村获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达15个以上,数量居全省前列。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改革创新仍需深入推进。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政策、制度的统筹衔接,深入梳理探索形成的改革经验并推广,积极借鉴其他地区改革经验并结合我区实际推广实施。二是产业绿色化程度有待提升。我区产业层次整体偏低,科技支撑功能不强,绿色发展动能提升不快。三是环保突出问题仍然存在。垃圾分类、农村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矿山治理修复等工作仍有不少短板和管理漏洞。面对问题,我们将聚焦短板、精准施策,积极推动解决,

二、关于2020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总体思路和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四年见成效”目标实现之年。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目标,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提升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水平,纵深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努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谱写好“全域美丽、全面富裕、全民幸福”的生态文明新篇章。

2020年的具体工作目标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一批具有实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6.7%,湿地保护率稳定在54.8%以上,PM2.5均值控制在34微克/立方米以内,主要河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绿色发展指数总体评价成绩稳中有进。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全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占比达到50%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市下达“十三五”任务。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着力推进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改革创新,构建生态制度新优势。建立系统完整、科学管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抓好已出台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吉安市水库水质保护等各项条例,加大生态环保信用评价和信息强制性披露、生态环保责任规定、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生态文明执纪问责等制度执行力度,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生态保护红线、生活垃圾分类等重点改革的落实落地。完善好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体系,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并推动严格执行。积极开展改革成果总结和成效评估,围绕全域旅游建设、智慧河长流域管理、城乡人居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项目,力争形成一批具有青原特色的制度样板和典型模式,进一步扩大青原绿色品牌影响力。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绿色示范创建活动,全力争取各层面的政策、资源、品牌支持,继续争创一批节能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示范试点,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质升级。

(二)坚持系统治理,构建生态质量新优势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全局性思想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以河湖长制为平台,围绕最美岸线建设,系统推进水环境整治、岸线治理、景观建设、生态修复及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治理,全面深化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按照“全覆盖、系统化、走前列”要求,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行动计划,推动城市公共绿地、乡村森林公园建设,高标准抓好135个美丽乡村点整治,规范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第三方治理成效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重点抓好700亩森林“四化”新造和抚育工作,新增人工造林4200亩、森林抚育2万亩,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管理保护,全面完成主交通干道沿线、河流两侧等重点区域裸露山体1350亩修复任务,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三)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经济新优势。严格控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决不引进环保可信度不高的项目,坚决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深化“生态+”理念,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绿色含量”,全面构建“1+1+4+6”产业体系。依托“一区四园”改革,积极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主导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引导企业持续提高研发投入,提升绿色发展动能做优旅游优势产业融合“山、水、文、城”,形成以美碑陂)旅游集聚区为引领、青东公路沿线百里旅游景观通廊贯通成型、四大景区联动互促的全域美丽旅游新格局。深度融合“文、农、研、旅”,做大研学实践品牌,最大化实现生态价值。做强大健康产业,扶持发展特色中药材种养、精品民宿、中医药养生等业态,努力打造“锻体、修心、食养”特色大健康产业链。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升级,推进“一区八园”一体化发展,突出绿色有机特色,大力推进绿色大米等六大富民产业“四化”发展引进一批科技引领和高附加值的农业龙头企业落户,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质量双提升。

(四)坚持转化促进,构建生态惠民新优势。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充分挖掘青原生态文化内涵,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注重将文明实践向农村、校园、景区、企业延伸,举办好庐陵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依托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让生态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全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绿色富民,争取建立多渠道的生态补偿机制及资产收益机制,让贫困人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享更多的生态福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增强协同意识,确保目标考核“走前列”,全面落实“五好工作法”,完善定期调度、评估、通报的横向协同机制和向上对接的纵向沟通机制,持续提升巩固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考核评价取得好成绩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保障,力争2019年度生态文明年度评价结果和2018-2019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成绩全面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各位代表!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事关子孙后代的长远幸福。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和使命,牢牢把握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在青原“第二次创业”新征程中持续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实现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走前列,努力实现全域美丽、全面富裕、全民幸福总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