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动态
代表工作

关于促进我区阳明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9-03 来源:  阅读次数:

关于促进我区阳明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青原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阳明心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阳明文化,并指出阳明心学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我区与阳明心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青原山是阳明先生开坛讲学之地,是王学传播的重要场所。弘扬和发展阳明文化,对于实现我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高全民道德水平助推吉安文化旅游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意义。市委、市政府对青原山景区发展定位时强调指出,青原山在做好禅宗文化品牌时,还大力弘扬和发展阳明文化。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区挖掘阳明文化资源,推进全域旅游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对我区阳明文化发展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报告综述如下:

一、我区阳明文化发展工作现状和成效

在全国各地掀起的阳明文化热潮中,我区依托青原山历史文化资源,在全市率先弘扬和发展阳明文化,不断挖掘阳明文化资源,并力促文旅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修复历史遗迹,整理挖掘文化资源。阳明书院江西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儒学阵地,被誉为“西江杏坛”“东南邹鲁”。为再现历史风貌、传承优秀文化,2013年我区按原貌在原址修建了阳明书院,并于2018年阳明书院陈展进行了提升改造。通过改造,阳明书院的软硬件设施得到大幅提升,陈展定位更清晰,形式更灵活,获得上级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此外,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进行《青原山志》等方志整理、学术研究,有效挖掘了阳明先生在青原和吉安的遗迹遗址,为阳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进行理论研究,加强文化宣传推广。井冈山大学相关教授吉安致良知读书会的密切联系,形成了以李伏明、丁功谊等教授为中心的阳明学和江右王门学术研究团体李伏明、肖慧、王公山等教授的《心灵圣域——阳明精神在青原》《江右王门学派研究——以吉安地区为中心》《庐陵王学研究》著作也相继出版,吉安在阳明学传播和发展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今年4月份,成立“青原区阳明文化研究传播中心”,举办了纪念王阳明到任庐陵知县509年暨江右王门学术研讨会,省、内外部分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活动并进行了学术交流。通过理论研究、学术讨论,在全国业内初步达成“吉安是阳明心学首践地,青原山是阳明心学传播中心”的共识进行了文化宣传推广,创作了以“王阳明建功庐陵”为主题的微视频,在我区旅游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播放积极对接省、市有关部门和机构,努力将阳明文化发展纳入全省统一规划打造。

(三)引进社会资本,创建阳明文化品牌。2018年通过招商引学,引进江西致良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了青原阳明心学院。一年来,阳明心学院通过对青原山庄进行提升改造、举办各类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在做活阳明文化推广、创建阳明文化品牌上取得了初步成效。阳明心学院开办了青原讲会,邀请国学大师和本地学者举行了数十场传统文化讲座,着力恢复当年青原讲会盛况,使“青原讲会”品牌效应逐步彰显。此外,还引进优质团队,青原山开展了数期研学文化培训等活动,促成青原山优质研学基地品牌的形成。通过开展一系列国学培训、研学、夏令营、企业团建、全国孝行天下文化交流活动有效助推了阳明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区的传播和应用。

二、发展瓶颈和不足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道阻且长。我区在阳明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上,仍然面临一些发展瓶颈,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突破和克服。

(一)本地阳明历史遗迹遗址少。阳明先生任庐陵知县时间仅为七个月,此后虽然数经吉安,但在青原乃至吉安留下的遗迹遗址保存至今的十分稀少。目前青原山景区的遗址遗迹除复建的阳明书院外,只有净居寺里由王阳明手书的“曹溪宗派”题词。江右王门有大量文集传世,安福、吉水、泰和、永丰等地还有书院、祠堂、墓园等阳明后学的遗迹可寻,但这些遗迹遗址具有小、散、虚的特点,难以开发或者不具备开发价值。

(二)阳明文化宣传推广力度小。与贵州修文县、浙江余姚市等地比,我区在阳明文化氛围营造、普及推广工作上仍有差距。修文县城沿途随处可见“王学圣地”的宣传牌,道路命名也均和阳明文化相关联,并进行了大量的阳明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形成“处处体现阳明文化”的城市文化氛围。我区对阳明文化的宣传推广起步晚,力度小,群众对阳明文化知之甚少;在氛围营造上举措少,城区和青原山景区建设上均未有体现阳明文化的元素,阳明文化整体氛围较淡。

(三)传统文化活化难度大。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高大上”的哲学范畴理论,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式微的境况下,短时期内要深入群众活化起来,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吉安本地民众在传统文化学习热情上,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参与公益讲堂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导致一些文化推广课程难以为续,文化传承和活化难度大。

(四)文旅发展的人财物匮乏。目前,青原山景区环境大为改观,但基础设施配套仍然不足,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差,需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进行开发建设。区财力基础薄弱,政府难以聚集资金做大景区规模,而文旅项目投资大、回报期长,社会资本进入市场积极性不高。区内旅游人才和阳明文化专家队伍规模仍然较小,在对阳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上,力量不足,思路不宽,创新力度不强。

三、调研建议

    (一)各表一枝,差异打造文旅景区。

阳明先生主要履迹地余姚、绍兴、修文、赣州等地,都依托阳明文化,大力进行遗迹遗址的保护开发和景区建设工作。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青原山应在阳明文化发展队伍中走出自己的风格,差异化打造特色景区。

一是在形式上要有差异化的核心景点。全国的阳明书院、阳明祠、阳明公园、阳明纪念馆等以阳明命名的各类场馆已遍布各地,无论外形、风格还是名称、功能都大体相似、异曲同工。青原山要突出“阳明与吉安”的关联特点,包装老景点,开发新景点,打造含有“青原讲学”、“荆杏交参”、“阳明七政”等寓意的景观标志和核心景点。通过差异化的核心吸引物,形成差异化的新景区。

二是在内容上应着力围绕旅游定位和功能需求来进行开发建设,重点打造富有阳明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心学景区,把青原山建设成为修心的度假区和文化研学基地。景区建设应突出文化体验特点,赋予“心学”文化体验功能:现有阳明书院应进一步丰富功能,导入藏书、阅读、文化展示交流等服务活动;新建项目应着力于完善度假和研学所需的住宿、餐饮、休闲、讲座、学习、拓展训练等配套服务设施。

三是要整合资源,连点成线,形成精品文化旅游线路。要与市内的白鹭洲书院、吉安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渼陂古村、富田景区乃至新干大洋州、永丰欧阳修等地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传统文化研学路线、修心之旅等精品路线向市场推荐。

(二)营造氛围,高位推动研究推广。

我区应进一步加大对阳明文化氛围的营造,高位推动理论研究和宣传推广工作。

一是营造氛围,创特色文化品牌。做好文化氛围铺垫工作,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景区建设中,将阳明文化元素应用进来,营造阳明文化氛围。如结合道路命名、地名修改工作,将道路、桥梁命名为“阳明桥”、“良知路”等,在城市美化、景区提升中,增加一些有关心学的小景、名言警句、标识标志等。围绕“吉安是阳明文化传播首践地”这个定位,结合青原山佛禅文化、庐陵文化,合理定位城市文化形象,创建“阳明心学院”、“青原讲会”等品牌,开展好论坛、国学讲堂等活动,做好文化氛围营造,形成自身文化品牌影响力。

二是围绕定位,继续加大理论研究。聘请井冈山大学及省外其它高校学者在青原山设立工作室,或担任阳明心学院的授课专家,开展经常性活动,形成本地研究联盟。积极申报国家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着重丰富和完善王阳明与吉安的历史关联史料、理论依据等,在“王阳明与吉安”这个主题出更多的研究成果,改变现有相关研究讨论时“王阳明任庐陵知县”一句话概括、直接略过的低关联度状况,获得更大范围的理论支撑和学术认可 

三是高位推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今年阳明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的良好基础上,推动更高层次的宣传推广活动。争取以市级、省级层面来举办阳明文化学术研讨会、高峰论坛及各类纪念活动,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在更大范围形成影响力和爆发力,充分发挥各类活动的引爆功能。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学习强国”及其它手机APP信息植入等方式,让青原山阳明文化美名远扬。

    (三)活化文化,大力促进文旅融合。

旅游必须以文化为灵魂,文化必须以旅游为载体。只有文旅融合,才能让旅游变得丰富而有内涵,也才能让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一是做好文化传承,将文化活化起来。要夯实文化底蕴,通过文化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国学公益讲堂、举办文化公益活动等方式,做好大众传统文化普及和辐射工作。尤其是可从少年儿童国学培训做起,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让传统文化、阳明文化走向民众,让民众知晓阳明先生、践行阳明精神。游客在旅行时能感受到本地民众的文化内涵,文旅融合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是要在文旅融合中做活文化体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通过现代解读,并与文化体验结合,才能发挥文化吸引力和历史渗透力。我区应结合青原山“荆杏交参”的文化特点,创新打造独具文化魅力的品牌旅游目的地,包装出修心游、忠孝游、穿越游、研学游等主题旅游线路和个性化定制产品,把单纯的景点拓展为有声有色有看头的文化体验,将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三是让传统文化在现代产业中走向活化。推进阳明文化在旅游开发、文化创意上形成产业,赋予其新的用途和新的文化意义,是传统文化活化的有力途径。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应通过加强文创力度,打造系列阳明文化产品,并举办活动对获奖产品进行奖励和市场推广,促进文创产业发展;其次是将国学经典、棋、茶、射艺等传统文化课程导入进来,与研学、讲堂、论坛、传统技艺体验课、旅游演出剧目等相结合,开展经常性活动,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四)借力市场,切实帮扶企业发展。

与余姚、绍兴、修文等地比,虽然我区阳明文化发展起步晚,投入小,但也有着一定的优势。下步,应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借力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发展和旅游开发建设中来。

一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建立激励导向机制,表彰、奖励一批发掘、传承、宣传文化成绩突出的人士,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推广中来。通过政府补助、市场运作的方式,做强文旅产业,鼓励企业通过开发文创产品、做大做强主题活动,形成心学实践之地、青原讲会等文化品牌、文化名片,使青原山成为游客集中体验文化的载体。

二是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到景区开发建设中来。加大招商引资、引学力度,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景区开发建设,重点做好青原山景区70亩土地的开发利用,围绕阳明文化打造“心学”文旅景区,为景区文化再添一翼,促进景区早日实现“荆杏交参”文化格局。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办学、文化交流推广,加强政企在景区建设、文化推广上的深度合作。

三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引进社会力量创办阳明心学院,进行阳明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流推广,这是我区在阳明文化发展上的区别和优势。如果说,阳明书院是“静”的历史,那么阳明心学院便是“动”的文化。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是我区阳明文化发展最有效快捷的途径。当前,应切实帮助阳明心学院对接党政事业单位,将阳明心学、新时期党员心学教育等课程导入到党校的各期理论培训班中;帮助企业对接社区、农村等,借力做好阳明文化“七进”工程;教育部门应积极作为,帮助心学院做好研学教育、阳明文化进中小学第二课堂等文化推广活动,有效助推我区阳明文化的发展。